西南交通大学图书馆版权所有©2019
电话:028-66366532
中国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西部园区
邮箱:xnjdtsg@swjtu.edu.cn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邮编:611756
ICP备案号:蜀ICP备05026985号-3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0061号
作者机构: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
出 版 物:《Cancer genomics & proteomics》 (Microbiology China)
年 卷 期:2016年第43卷第1期
页 面:26-35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理学] 0710[理学-生物学] 071005[理学-微生物学] 08[工学] 0830[工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农学学位)] 083002[工学-环境工程]
基 金: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No.2013ZX07315-001)~~
主 题:污泥厌氧消化 微生物 高通量测序 基因芯片 微生物生态
摘 要:【目的】结合中温与高温消化两者优势的两相厌氧消化工艺可能是推进污泥厌氧消化发展的重要方向,因此,探究和比较中温和高温污泥厌氧消化系统中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异同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中温和高温厌氧消化系统中细菌与古菌的16S r RNA基因序列信息和真菌的内转录间隔(ITS)序列信息,利用基因芯片(Geo Chip 5.0)检测病毒和病原菌致病基因的信息,以对比中温和高温条件下微生物群落在物种组成和功能基因层面上的异同。【结果】中温和高温条件下细菌和古菌在群落物种组成上存在显著差异,病毒和病原菌毒性基因也显著不同,而两种系统中真菌群落的物种组成相似且丰度相对较低。中温条件下产甲烷古菌和未分类微生物相对丰度较高,而高温条件下产酸及嗜热菌相对丰度较高,且高温消化后病毒和病原菌毒性基因相对丰度下降。微生物群落结构与COD、TS和VS有着显著相关性。【结论】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功能基因在中高温的污泥厌氧消化系统中显著不同,从而解释了两个系统功能的差异。微生物群落的形成与进水参数相关,说明微生物对进水条件敏感。